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缘聚久久※  (http://yjjj.com/bbs/index.asp)
--  『 久坛风云 』  (http://yjjj.com/bbs/list.asp?boardid=129)
----  十四阿哥==天涯浪子===玲珑四犯?  (http://yj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9&id=55100)

--  作者:如冰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25:47
--  十四阿哥==天涯浪子===玲珑四犯?

有点象

 

素言-====柔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9 23:41:07编辑过]

--  作者:四阿哥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26:25
--  
刚才我还在想,浪子可能在杀群,但我不是浪子。
--  作者:如冰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27:08
--  
我再去对报道
--  作者:心莲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28:50
--  
杀康熙皇上的,应该是
--  作者:挽月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30:19
--  
浪子也下场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如冰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30:49
--  

十三阿哥

 

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等到分家时,衣服全撒破!

看到斯文儒雅的老十闲庭信步,随口就吟出一首“今朝手足聚,自然意气高,举杯且畅饮,豪情冲云霄”的千古绝句,十三爷寂寞难耐,也应景和了上面这首诗。此诗平白朴实,但也寓示本场风云马甲里七个阿哥,来自全国上下四面八方,因为一场游戏团聚一堂,大家手牵手欢欣鼓舞,等到分散离开的时候,就是出真身秀的时候了。

摆渡十三阿哥,才知道原来就是胤祥,就开始后悔自己拿到马甲时没有好好珍惜,就知道裸着膀子满场子乱跳。但是胤祥,如雷贯耳!最佳清穿男主啊!其实自己看清穿小说很少,但是很久以前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场,马甲名单里有胤祥,那时候百度就知道是清穿最佳男主了。转眼数十载春秋人世沧桑,当他以另一副面孔十三阿哥的形象就站在爷的面前时,爷竟然恍如隔世,不记得了!!!

这里有一个凝香发帖等爷,一查背景,原来还是爷的嫡福晋!看来哨子待爷不薄,赐爷艳福,爷高兴莫得,语无伦次中……爷决定,是爷的爷就要好好珍惜,虽然爷生性粗糙,不懂用侬声细语,爷也要对凝香百倍疼爱,不要了这江山,只要美人!


--  作者:如冰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37:16
--  
不是十三就是十四吧? 要不就是隆科多。
--  作者:二阿哥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41:17
--  

不了解。


--  作者:素言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43:43
--  
以下是引用如冰FY在2011-4-9 23:25:47的发言:

有点象

 

素言-====柔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9 23:41:07编辑过]

我晕死去

 


--  作者:如冰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45:30
--  

搬个天涯浪子的试杀。

 

据离朝翰林萧翰主持编修的《上芜县志?董月宾传》记载:
  董月宾,字续泓,上芜人也。祖籍凉州,先祖营商,后避乱徙入上芜,遂世代累仕于朝。其曾祖静、祖唯,皆选入前朝翰林编修。及中官梁申乱朝纲,时唯已迁吏部左给事中,尝上疏历数申恶十八条,请黜。上不纳,而申愈忌之。寻,以谗言乱圣听,放唯交县。帝五年,国灭,唯闻帝为梁申所勒,愤郁成疾。一日过亚河,忆屈子事,指手问曰:覆巢之下,安作完卵?言毕投河而卒。其四子尽为新廷所戮,止幼子朝林蔽民间,娶柳氏女,得三子:长汉宾次燕宾月宾。不数年,父朝林染疾而殁,母柳氏又更嫁,遗三子无依。三子皆好学,博闻强识,少有才名。后泊吴州,与寒士结,诗名日盛,时呼为“吴州三客”。惜汉宾燕宾皆为鼠疫早亡,遗稿十余卷,不得见梓。众寒友鬻马始为殓棺,合葬吴州,曰“董氏双子墓”。后事既毕,月宾遂归上芜,日耕夜读,求为科举。
  董氏三子,以月宾最幼,然才学亦最佳,时人呼为“董三郎”。幼学于孔、孟之间,启发于程、朱之后。喜文辞,擅考据,抉义理,世人以之为奇。其作七律有句“风声还似好时节,却占江南一瓣忧”,又有“坐到春光成病叟,东风改我一行诗”,皆奇妙句,时人深爱之。有乡绅苏士敏,异其才,有意以次女招赘,月宾以董业无嗣谢拒之。苏又生妒,屡坏月宾事。三郎既受财资之困,又兼人事之扰,委难进学。不得已弃先祖之田产,出上芜,欲乞长工,名曰“卖身求学”。一时为学林佳话。
  ……

  这部《上芜县志》,编修于离朝奉武帝十四年,而其中记述江南布衣董月宾之形迹,几乎到此便已经戛然而止。此外,在相近的时代里,关于董月宾其人其事的记载,主要见于杨若松《董三郎小传》,何木《董一庵先生行状》,傅红庭《国朝布衣传?董月宾传第四》。而董月宾的相关文集,则多收录于张桐君《一庵先生遗稿辑佚》,林襄《吴州才调集?董月宾诗文集》,杨绪《说易斋文存》。据傅、张诸公所记,在董氏子裔中,有其孙辈董良舟撰《董一庵公年谱》,不失为最可供为考订的文献资料。可惜的是,在历史的波澜起伏中,这部《年谱》却也在不经意间恍然失踪。而剩下的诸本文字记载,都如萧氏《上芜县志》般出于一辙,即是后期具体形迹尽是语焉不详,似乎明显掺杂有后人故意夺漏改删的“爪痕”。如此斑斑,无疑使董月宾这个历史角色,成为离朝前期的一大模糊阴影,在那个动乱散秩的年代里,愈发显现得扑朔迷离。
    董氏子裔传至十七世,有后辈董恭时,青春曾游于广陵之间。一日,在当地一所名号“真古寺”的破庙里,经高僧正一法师指引,于城郊外的某片阴森僻岭中,掘出一座荒弃已久的古坟。坟里乱草离披,只隐约可见坟前深没的那块几已被岁月磨平的简陋石碑上,凿刻有“上芜董月宾”的暗红字样。董恭时不敢怠慢,连夜尽力挖掘,止得一具较大的柏木箱盒,旁边还有一只满锈的铁盒。董恭时尽数罗回家中,打开细致翻看,才知道那具木盒之中,原来呈放着一件血染后的残破布衣;而那只铁盒当中,竟然正是失踪久时的《董一庵公年谱》!
    从此之后,董恭时为替先人重新匡名,搜遍董月宾遗事遗迹。经过了十余年的光阴,才使得离朝董三郎的传奇事迹,几乎重返人间。

董月宾,字续泓,上芜人氏。号一庵,此说源自董氏曾与友人相聚,戏称家贫如洗,“止一旧庵而已”。后有著书,闭门于“说易斋”内,因其素好《周易》,擅于演易之道,故有此名。门人杨绪为董氏辑成《说易斋文存》,其源于此。


--  作者:挽月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45:40
--  
以下是引用如冰FY在2011-4-9 23:25:47的发言:

有点象

 

素言-====柔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9 23:41:07编辑过]

 

这个让四爷判定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如冰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49:39
--  

玲珑四犯

 

中国的哲学体系,都是看重“知”的。即使一度强调“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在他的陆王心学基础上,仍然是重“知”甚于重“行”。这和禅宗的建立与发展轨迹极为相似,也或者说,当佛学发展至禅宗这一阶段,印度禅在中国的国土范围内,已经得到了根本程度上的“汉化”。

昔日有南北相争,南、北二宗的本质区别,也就在于北宗重行,而南宗重知;北宗强调由定发慧,南宗则强调由慧摄定。所以还在唐玄奘的时候,向天竺取经需渡九九八十一难方能成正果,这代表着一种渐修的境界。然而有一天我们看到一个大和尚双手合十,冲着一众匪人左一句“放下屠刀”右一句“立地成佛”的时候,这代表南宗主旨——“顿悟”的境界已经在佛教占领了上风甚至主导地位。南宗既出,中国禅已经基本扫除了所谓的文字障、仪式障,以及禅定障,得到了哲学体系上的全面解放。

纵然,事后我们可能会为神秀抱愤不平,会指责神会一系篡改禅史擅编坛经。但我们仍必须承认,从渐修转入顿悟,这是思想上一个了不起的大进步。也使中国的禅学体系,完全跳脱了印度禅的樊篱,在接受本土哲学的基础上独行于世了。

生灭本无,何假修习?三事不生,是即解脱。如果说慧能还仅仅是一个革命的精神启蒙,那么智达天才的神会,当为顿派的先行者与真正领袖。他把自然与无为的理念注入了禅宗的体系,也加速了中国思想的佛道合流,所以无论以后的中国后辈在激烈争论“佛本是道”还是“道本是佛”,其土壤根本都当是早年神会改造的前功了。

中国的哲学,素来讲究巧力,讲求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无上妙法。看多了中国的武侠小说,就理解此言不虚。中国的武功本身,也是如此。中国功夫挑战美国拳击,从表相上看都是拿鸡蛋碰石头,枉论取胜。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国哲学的精髓,就全部从这种玄乎其玄的理论中汇流而出,并且通达了思想的升华。

慧能问二僧:风动?幡动?二僧争莫能休。其实不然,慧能一语告破:是心动。万法源于心法,难道不是么?作为一个普遍的中国人,乍听“心动”二字来作答案时,都不禁有段暗声叫绝。不为此,不为彼,乃为本心。所以中国的哲学并不是被禅宗同化,而是禅宗被中国的哲学同化了。

《说文解字》注:哲,知也。这恐怕是最核心本质的一段解注了。原来,早在中国汉字的建立之初,便已经将哲学之“哲”,建立在“知”上,而非“行”上。知即为智,大千智者皆由知出也


--  作者:如冰FY
--  发布时间:2011-4-9 23:50:00
--  
这咬文嚼字的,大概是他了。
--  作者:十三阿哥FY
--  发布时间:2011-4-10 0:22:05
--  
怎么可能是十三爷!~~爷就没他那么自负@.@!
--  作者:心莲FY
--  发布时间:2011-4-10 0:23:54
--  
八爷或十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