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久久※≡ 情感空间 ≡『 原创文学 』 → 纵横集——文字以及文字之外


  共有571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纵横集——文字以及文字之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望漠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623 积分:502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3-31 22:33:05
纵横集——文字以及文字之外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7 19:58:54 [显示全部帖子]

 

纵横集

文字以及文字之外

 

 

 

这几日总是想静下心来,好好地记录最近迷茫的思绪,自打去年开始,不知中竟然写了许多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总觉得时机还未成熟,应该继续厚积而薄发,孰不知,这种记录一旦开始,竟然一发不可收拾,或许当初远离文字的自我克制本就是错误的,以至如今常常感到笔力不及。

时常浏览书籍以及网络,不时地发现一些文笔优美的文章,可惜从未仔细地学习其中的手法,只是一味地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当这样的思考累积到足够的程度,也渐渐觉得迷茫和疑惑,总是感觉文字背后充满着虚伪和谎言,同时也想问:为了一点璀璨的灵感和至美的意境而为其附加上许多累赘的文字以使之成为一个众人能认可的形式是不是本末倒置?而且所有的文字背后是否还有虚荣的成分在其中?如果抛弃了所有的情感来看待这些文字是否还有美感?此刻我是唯真的,用近似于无情的苛刻及吹毛求疵的目光来审视着,虽然我尽量不想将这种审视用于我的现实生活,但是很遗憾,当某种习惯养成之后就很难改了,心理活动也是如此,优美与否已非我能兼顾了,如果不存在真,那么就不足以打动我,或许真已经是我的第一准则了。

 

如果可能我会希望选用维特根斯坦或者尼采的行文方式或用克里希那穆提的禅修的形式来行文,可惜我不能这样,我从未放弃过试图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样一个顽固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记录并非仅仅是为了便于我以后翻看,我不得不考虑你——我的孩子是否能看得懂,毕竟这也是我记录的初衷中最为原始的动机之一。所以每次记录时,我仿佛都希望多年之后,你能看见我的这些记录同时能通过这样记录的文字来与处于真正自我状态的我进行交流。

 

很少看小说,似乎所有离奇的情节都对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对此我想估计这是我的心理问题,另外一个令我自己也感到不解的是,无论多么真实感人的故事通过理性的稍微思考就变得淡然无味,或许这是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吧。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出自己的感受,但凡小说无不存在着虚构以及所谓的艺术处理,这点就使高度重视“真”的我心生怀疑乃至厌恶。虽然我不否认在小说中所特有的结构以及逻辑的优美是美不胜收的,但是正是这些虚构以及所谓的艺术化的设计才使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们将一匹马儿稍微在它身上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不停地把读者的脑袋当成他的跑马地,所谓的人性的复杂或许就有他们的功劳吧,虽然这些大师们的小说宣扬的是真、善、美。于是众念俱起,那种如同流水帐的记录是否能成为小说,我想这不用讨论,更不存在所谓的艺术性,那怕它所记录的是千真万确的事情,顶多也只能算日记罢了。

读小说仿佛走进一座城市,风景很多,但却非处处是风景,有高耸的建筑,也有低矮的贫民窟,有小桥流水,也有阴暗的下水沟……正是这些结构才造就了小说之宏大与结构之美。

但在小说中仿佛一直存在着真与美这两个貌似矛盾的核心问题,我曾不停地分解着,发现不管多么优美或者激动人心的文字当被分解为一段一段甚至是一个个的字之后就变为毫无美感的东西,我当然知道所谓的艺术性就存在这些被分解的结构中,也许是一句话,也或许是一段文,最后才是一部小说,而真实的东西就在这其中,虚假的东西也随着而来。而这里的“真”的标准就是我们自身的逻辑和心灵结构。正如,当我们沉浸在巨大的爱情之中,逻辑虽然会暂时屈从于审美以及情感,但是一旦它觉醒之后就会大大地抵消这种情感所带来的美感。很不幸我正处于这种逻辑之中,我发现了小说的冗长以及不美乃至虚假的地方,于是我对文字的仰望的方向转向散文以及诗,正如有的作家曾说:只有散文和诗是不会撒谎的。

 

形散而神不散,写得好的散文,仿佛一位睿智而优美的老朋友与你在侃侃而谈或是坐在你面前喃喃自语,信手所指皆成风景,很是喜欢这种随意,大有中国国画及书法之意境,散文之中大都溶情于文,虽然没有小说结构之精细与宏大,但正是由于其结构的粗散,反到突出了真,所谓的真正符合我们的心灵结构,大有绚烂而归于平淡之真,所以写得好的散文,无处不透露出作者情感之真,之前批判小说之逻辑以及心灵结构此时却是毫无用处,因为散文之美在于神,神之中蕴涵着思,仅从简单原则的哲学角度来说,散文远比小说多些感性少些理性,也正因为如此,散文虽不及小说之宏伟,但却更能体现作者心灵结构之中的真实状态,但,散文依旧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结构,还远非最为凝重的精华之浓缩。无小说之场面宏大,无诗之精敛……若是遇上心灵结构大为不同之人,同一篇散文,也存在着真与美的问题。真与美虽然相对近了些,但依然不可触及。那么散文是否不会撒谎?


真、善、美仿佛是三个相互遥然相对的三个标准,正如一个三边的金字塔,只有我们不断地上升才能发现这三面相隔越来越近。正如所有的运动都必须伴随着物质的损失,依靠物质的损失产生的能量才能不断运动一样,文字这个所有的人类意识的载体只有通过不断地抛弃冗长与形式的约束才能有高度的爬升。文字的极至只能是诗。

站在文字之外,我听到很多大哲对诗的毫不吝啬的赞美,不通文字的我深深地感到好奇,与对小说以及散文的审视一般,我带着无比挑剔的眼光去仔细读,虽然我知道,诗与小说和散文乃至所有的文字都是经不起分解的。但是仅从结构上,我不得不承认它的结构是最为简单的。从这个角度我认同了它作为文字的极至,但是从信息量上我却感到迷惑了,有的诗内涵极为丰富,但大多数的诗所携带的信息量是不及散文的,更无法与小说比,当然这要视每个读者的审美不同,有人说哲学是诗的守护神,而诗则是哲学的精灵,回味着这段话。我想到了诗与思的问题,也联想到了爱因斯坦与泰戈尔之间的对话,一个将终生献给了思考,而另一个则是将诗作为了终极的追求,但是在他们之间关于真的讨论,却是令人回味。在这其中我看了结构的重要意义。我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的态度摆弄着文字,以图能够在这样的排列之中能够得到最为符合我的思维结构的表现形式。这时,本质的东西仿佛不用再处于第一位,而所谓的形式则处于第一位。至此,我终于发现诗也是会撒谎的,为何?因为所有的文字都具有固定的组合模式,虽然每个国家的文字乃至语言都有其特点,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思维的无限性,而那些所有震撼人之心灵和灵魂的文字都是一些独特的片段,小说如此,散文如此,诗更是如此。正是由于文字所具有的缺憾,才导致了我们不停地摆弄着这些文字来表达我们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并记录着自己的心理历程,从此点来说,所有的文字背后的这颗渴望倾诉的心灵是否是“真”,则成为了这文字的魂!

于是诗便成了心灵的各种不具形状闶阆的虚空,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结构转换和模糊限制来表达一种最为精髓的思想结构,而这正是诗最为令人仰视的地方。



孩子,每当看着你努力地用缓慢的语音来表达你的意思时,我知道你正在组织着你所知道的词汇以便能表达清楚你欲表达的意思。也许你说出的话并不通顺或者在语法上是错误的,但是通过我的凝视及你的表情,我知道你是在试图与我交流,同时这个交流的内容正是你内心所想的,你就处于一种真正的自我的状态,而你所想表达的那些意思,或许是早就被我所知的内容,也或许是我从未想到过的一些奇思妙想,这时你所在意或者说正在运用的形式——语言,它已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具,在你的意识之中,在你说话的时候,你也许从未真正地带着理性的反思去思考你所正在运用的形式——语言,这不怪你,事实上真正能意识到这点的人太少太少,但是在你看到这些记录时,你就必须要开始好好地反思这些你平时所运用但却丝毫未曾意识到的形式了。它正如前面所说的小说、散文乃至诗等等都是有局限性的,真正的具有超越性的正是你自己独特的心灵以及思想结构,正因为你有了这个宝贵的自我结构,所有的形式都才能有所用武之地。也才能具有你自我的文字以及其他形式运用的“真我”,如果只是为了说些好听的话,或者看似优美的文字,脱离了你的真我而存在那就是一种谎言,正如我在没有看你试图表达你的意思时的表情或者对你的有所了解,那么我只会对你的蹩脚的语言组织之后的话语感到不值一听。这时,形式与本质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这其中存在一个选择问题,正如所有的形式都有局限性一样,你可以为了优美而放弃真,也可以为了真而放弃了优美,而我则选择了后者,因为我对真的重视是第一位的,正如我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我喜欢透过文字的形式组合来看待行文人的心灵和思想,然后将他的情感和思想放之于一个自我模拟的状态去验证他的情感和思想的真伪。这样做有个很大的弊病就是造就了一种思维习惯:忽视形式之重要,过于强调本质的东西,这是非常霸道的,这点你必须要注意,因为如果过于求真,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在你的心中就不再具有多元性,只具有两元性即:真与假。但是这个思维范式有个好处就是能够极大提高你的判断能力,锋利你的思维,然后摆脱并超越文字的迷惑直达灵魂的深处和事物的本质。这正是所有形式的第二重境界:反其道而行之,简而言之就是:大巧不工,反璞归真。


 

《易》曰:形而上则道,形而下则器,道之玄玄,求之不易,故又有后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从这个角度来说,则应该顺流而行,欲得器,必先善辩,辩什么?则要看你如何选择,如果你选择了优美,那么就要学会辨别优美与丑陋,如果你选择了真,那么就要学会选择辨别真伪,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善,则要学会辨别何为两害相侵取其轻。但是不管你如何选择,那么你首先必须懂得先形而下而得其器,否则就无法越器而得道。与此同理,你必须先选择真、善、美中的一点作为基石来展开你的思想,否则就无法能在真、善、美的金字塔上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切记!

既然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这器的运用是为了什么?为了你自己的种种欲望,比如身处青春期的你为了表达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以及疑惑乃至对你所中意的爱人的倾诉,这时形式的运用问题就出来了,一句符合当时环境以及你真实心态的话语,会成为你的一生难以忘却的一个片段,然后在不断重复的日子中不断地在这样或那样的片段中累积你的心灵力量和内在能量,最终形成你独特的心灵结构,精神结构,对自己,对世界,乃至你终极的价值观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然而,正是这种烙印深深地印于你的心灵深处,限制了精神的自由,而心灵是不甘于这样的禁锢或者说这样的陈旧,于是你开始痛恨这曾给你带来无比的快乐以及困惑的种种形式,在多种的形式背后的腾挪转换中,你渴望拥有灵魂,一个具有无比悲悯但却极度神愉的自我。这就象一个饱经沧桑的心灵渴望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最终乐土。这终极的乐土就是你所追寻的“道”,古人云:天道缈,人道迩,其实这不完全正确的,天道也罢,人道也好,都是这个世界的“道”的一个具体表现,几万年以来,我们人类从未停止过思考,可又有谁曾真正明澈地认识到自己乃至人道?所有的格言乃至隽语都是只能算作最高级别的模拟而非真正自我心灵的深处认识的道的全息表现,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你,我的孩子,勇敢些,当你彻底而冷静地认识到这些形式背后的本质并学会以合适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本质时,你的内心深处已经足够强大了,所有的先贤,大哲都不再是阻碍你灵魂仰望的云层,因为此时,你已经具有了跟他们从本质上毫无差别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你足可以行云流水,以你独特的行文和思维来领略和追求唯真,唯善与唯美的形式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无限!

自此,你就可以以超越文字的眼光来看待文字本身以及文字之外的很多东西了。但是记住一句话,形式对本质具有革命性的东西,这样的认识却是在你超越形式以本质的名义探询世界和你自己之后。



葬我于高山兮

望我大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望漠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623 积分:502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3-31 22:33:0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7 20:16:53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墨缘在2009-4-7 20:14:32的发言:
文笔流畅,如春风,沁人心脾~

 

多谢美言,很诚恳地说:望漠不善文字,想到哪里便行文,都是一鼓作气,从不推敲,未免失之粗陋,叫笑:)



葬我于高山兮

望我大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