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京 剧
文/我舞影零乱
那天午后,又是微雨。雨丝儿细弱得看不见,只能感觉到浓浓的雨意黏着窗下深绿的枝枝叶叶。空气湿漉漉的,仿佛指尖伸出,便会掬起一把暗绿的潮湿。一时间,意识跌落窗外,游离在树木草丛雨味儿的气息里,不禁又是恍惚。
忍不住伫立窗前,微雨的光阴仿佛停滞了一般,只是在身遭踌躇不已。而身后,张火丁的段子“嫦娥奔月”,正委委婉婉唱将起来:
一室的二胡鼓板悠扬,从从容容伴了袅袅娜娜的程派唱腔,一板一眼地渲染开来。这一刻,心思出奇地简洁,只觉人生的光阴宁静得煞是深邃。
中国的京剧就是这样,繁忙的时刻仍可以闲静。人生的大起大落,壮志未酬,悲欢愁苦,到了京剧里,全都成了缓慢的腔调。仿佛万马齐奔的壮烈场面被丹青妙手画泼墨成了画儿,激烈与泼刺都变幻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神韵。每一刻的欣赏,都可以是翻新,体悟出不一样的味儿来。
京剧的喜气总是透着一丝儿的悲凉,而悲哀被丝弦笛声拉长了腔调,倒是流露出那么一股子的浅淡。大悲大喜的跌宕,错落有致地衬了京胡挑子唢呐锣鼓拍板,唱出了悠远绵长。
京剧的戏文,无论是多夸张的神话传说,娓娓唱来,于人总是亲。奔月的嫦娥心思婉转犹豫,没有半点儿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样,倒是好像隔壁的新娘子一心惦念着要出远门游玩,可心里又舍不得与新郎一时半会的离别。就连月宫,也好似爬山涉水就可到达的去处,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人的想象总是太过于丰富,以至于传说故事不足以承载张扬,要在戏文里活色生香地渲染得淋漓尽致才是够味。然而这些想象里,总是些平人的琐事情感,一一细细的唱将出来,慢条斯理。就连打天下坐江山这样如火如荼的事儿,也是四平八稳地一招一式亮相。
听着这京剧的唱腔,只觉天下大事都可以容得你慢悠悠地一件一件地做得齐齐整整。好比男儿在门外耐心地等待心爱的女子梳妆,而女子知道男子等待的心思里是满满的爱惜不尽,所以越发要慢慢仔细打扮好了才肯出门。
京剧里的衣装行头,无论哪朝哪代的事儿,都是帝王权贵穿蟒、穿氅,文穿官衣武穿靠,男女常服皆穿褶。如此不分朝代,只分人物性格身份来穿衣打扮,竟然只是觉得亲切,丝毫也不觉得糊涂错乱。仿佛历时历代的人物都可以一齐聚拢眼前,就连神话传说里的人物,也可当成历史人物来一起说说唱唱一般。
旧时民间女子出嫁,也穿凤冠霞帔,和戏文里一样。可见中国人的浪漫,真是到了骨子里去-----连婚姻,也做得和戏文一般华丽。然而,却是自然庄重的繁华,人人珍惜,沉甸甸的有份量,并非轻佻轻薄的浪漫可比。
京剧是休闲的,这休闲,在于台上是戏,台下,也是戏。台下喝茶聊天吃零食,却对台上的唱词身段心领神会。这看戏的和唱戏的,看似两不相干,却彼此相知得紧呢。
现在虽然没有了旧时的戏园子,看戏从电视或者CD演变成了听戏,即便是剧院偶尔上演京剧,看戏的和唱戏的隔了舞台帷幕,多了礼节,远了距离,早没了台上台下那份如鱼得水的热闹繁华。尽管如此,这依依袅袅的唱段,仍然也得要平和的心境在大把闲暇的时光里来把玩才能入味。
这份浪漫与休闲,通于中国人的品性和世道。表面上漫不经心,杂乱无章,其实却是一板一眼,有条有理,回味无穷。
然而京剧的好,却远不止这些。三五个短衣箭衫的兵士在台上这么绕上几圈,就抵得无数虾兵蟹将,千军万马。《道德经》里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在京剧里的这几个兵士,俨然就是一个三生万物的无限。小小的舞台并不拥挤,却有万千之数。这份子象征,比起电影里众多演员堆砌而成的宏大战争场面,轻巧得举重若轻,毫不使力,好比四两拨千斤。
水袖舞弄出湖海波浪,一段碎步便是行走千里。能用留白的手法把意象表达得如此极致完美的,唯有中国人。
现代的社会,无论思维工作还是游玩,都要讲究一个效率。这,和京剧真是格格不入。京剧是需要悠悠的光阴来品味的,和效率完全不搭边。所以,在充斥着忙碌的社会里,京剧,注定了要没落。
其实,我与京剧的灵犀,只是偶然间始于一刹那的静,如同禅宗的顿悟,毫无理由地蓦然悟其妙音。脑海里念头忽转,只觉人生里的悲伤和失落,如果都如京剧这般缓慢悠远,那疼痛的感觉,也许就不再会清晰得如此深刻而鲜明了
窗外的天色仍然灰白黯淡。这个季节里的梅雨,也如京戏里缓慢的唱腔,咿咿呀呀地拖长了音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15 21:14:02编辑过]